一、发展简史
试管婴儿技术(体外受精-胚胎移植,IVF-ET)是医学重大突破。
- 1978年:世界首例试管婴儿路易丝·布朗在英国诞生,由罗伯特·爱德华兹(2010年诺贝尔奖得主)团队完成。
- 1984年:首例冷冻胚胎试管婴儿诞生,胚胎冷冻技术成为标配。
- 1992年: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(ICSI)技术应用,攻克了男性严重不育难题。
- 21世纪以来:植入前遗传学检测(PGT)技术日益成熟,实现遗传病筛查,迈向精准优生。
二、适应症
技术适用于多种不孕不育情况:
- 输卵管因素:如输卵管堵塞、切除或功能障碍。
- 男性因素:少、弱、畸形精子症或无精症(需睾丸取精)。
- 排卵障碍:如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经反复促排卵治疗未孕。
- 子宫内膜异位症。
- 不明原因不孕或其他常规治疗无效。
- 遗传病风险:夫妇任一方携带遗传性疾病基因,需进行PGT筛查。
- 高龄、卵巢储备功能低下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并非首选:是常规治疗无效后的选择,并非所有不孕都需IVF。
- 年龄影响:女性年龄是成功最关键因素,越年轻成功率越高。
- 全面评估:需进行系统身体检查,排除不宜妊娠的疾病。
- 身心准备:过程复杂,涉及促排卵、取卵等,需时间、经济投入并承受心理压力。
- 多胎妊娠风险:为提高成功率常移植多个胚胎,可能增加多胎风险,需遵医嘱。
- 伦理考量:需谨慎对待剩余胚胎的处理问题。